尊龙凯时网站 艺术活动

开幕“中国表现”研讨会“中国表现”第一回展开幕式

2020-12-01 2194

微信图片_20201202143846.png

微信图片_20201202143924.png



“中国表现”的新世界图景

张晓凌


这个展览云集了60余位风格各异的艺术家,然而,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作品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——“中国表现”。何谓“中国表现”?它以何种力量感召了如此众多的艺术家?这也许是“中国表现”展最令人琢磨的地方,也是它的最为动人之处。


1989年元月某日,一群怀揣着艺术理想的年轻艺术家,迎着冬日的严寒,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一个以表现主义风格为主体的展览。为此,我曾著文《表现即表现》予以评价。虽然我毫不怀疑艺术家们的创造力,但我也清楚地意识到,这个展览只是西方表现主义艺术的简单移植与在地化摹习,其意图在艺术之外:借助于西方表现主义体系,来完成启蒙意义上的双重指标——反拨传统现实主义,反思人的现实存在。这两点,清晰地标识出那个时代艺术的基本症候。


弹指间,30年倏忽而逝。穿越摹习、临仿、复古、西化、消费主义的荆棘密布之路,当代艺术犹如一头负重的怪兽,气喘吁吁地跟随在高速成长的社会背后,蹒跚而行。及至当下,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承认,都得面对这样的事实: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博弈中,在新冠疫情神秘的弥散与人们束手无策的惊惧中,一场当代艺术的革命正悄然而至:从摹习到自塑,从西方到本土,从他者到自我,从犬儒到自信,从文化自弃到文化自觉,从传统形态到多媒体崛起……总之,当代艺术已经站在了历史的拐点上。寻绎着这个历史逻辑的踪迹,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讲,“中国表现”既是中国当代艺术自身逻辑推演的结果,又是新时代文化自信与自塑的产物。


历史总是选择那些敢为天下先的人。“中国表现”此刻的祭出,准确地表述出参展艺术家重构当代艺术话语体系,重塑当代艺术价值观的追求与愿景。在这个词语中,“中国”是基石,是出发点,是表现性话语的源头活水。时至今日,中国经验、中国态度、中国立场已不再仅仅是方法与策略,而是目的与信念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“中国表现”就是朝向本土与历史的精神还乡。


请允许我对“中国表现”作简略的叙述。


“中国表现”是对传统表现性艺术资源的重构与再彰。作为拥有数千年表现性艺术资源的国家,中国的表现性艺术理念与图式,曾乳汁般地浇灌了欧美的抽象表现主义。弄清楚这个事实,中国艺术家还有什么理由端着金饭碗而去扮演一个乞讨者呢?


“中国表现”是对当代生存经验的感知与呈现。置身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景中,艺术家们所获得的生存经验远非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可以相比,这一点,构成了“中国表现”逐日强大的不竭动力。


“中国表现”是形而上哲思维度的修复与探究。过度执着于现实功利,让中国当代艺术背弃形而上思想者这一神圣职位已然久矣。在矫饰主义泛滥的当下,“中国表现”试图重新激活当代艺术的玄思能力——这是当代艺术自我救赎的唯一方法。


“中国表现”是对个体生命价值和创造力的肯定与张扬。如果说中国既有的价值观更多地指向国家与民族的话,那么,经过新冠疫情的洗礼,人们普遍地意识到,生命才是人类价值链的最高端。在“中国表现”那里,人类生命中那些品质如爱欲、狂喜、善恶、自恋、梦魇、激情、憎恶、迷茫、欣悦、恐惧等,都具有了表现的合法性。


“中国表现”是跨文化世界观的再定位。“中国表现”主张的提出,并非是与德国新表现主义、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所进行的文化切割,恰恰相反,它是以自我建构为中心而进行的一次跨文化融合,唯如此,它才有力量回应西方百年的表现主义传统。


“中国表现”是中国表现性语言体系的全面建构与实践。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语言体系的建构,是“中国表现”矢志不渝的终极目标。围绕这一目标,一场体格、形态、材料、媒介的革命变得不可避免。


我们坚信,一个属于“中国表现”的新世界图景正在徐徐地展开。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“中国表现”展序


“中国表现”研讨会

微信截图_20201202144248.png

发言名单(排名按发言序)


刘麒: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记

张晓凌: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、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

陈孝信:中国著名评论家

黄文㕡 :美国摩帝富艺术基金会副主席、复旦大学教授

孟建:复旦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国新办新闻发布评估组组长,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、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、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等职

贝阿特·海芬夏特(德):国际博物馆协会德国区主席、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馆长

丹尼尔·李希特(德) :著名当代艺术家

殷双喜:中央美术学院教授

尚辉: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会主任、美术杂志主编

余丁: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
杨卫: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、教授

夏可君:评论家、策展人

黄啸:评论家、湖南出版社社长

薛晓源:批评家、哲学家

金然:评论家

红梅: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

崔树强:华东师范大学教授

邱敏: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青年教师、博士、批评家、策展人

 

 

 

 


“中国表现”第一回展

微信图片_20201202144353.jpg

“中国表现”第一回展开幕现场嘉宾合影


微信图片_20201202144400.jpg


微信图片_20201202144402.jpg


现场嘉宾共同点燃开幕式的篝火 



评论家(排名按字母序)


贝阿特·海芬夏特(德)、陈孝信、成佩、崔树强、丹尼尔·里希特(德)、邓平祥、冯令刚、郭红梅、郭雅希、黄文叡、黄啸、金然、牛宏宝、彭锋、钱晓鸣、邱敏、尚辉、王萌、闻松、夏可君、薛晓源、杨卫、殷双喜、余丁、张芬、张晓凌


艺术家(排名按字母序)


蔡广斌、陈九、陈墙、陈荣义、陈曦、丁设、段江华、范迪安、费俊、冯放、葛震、顾黎明、郭利伟、韩中人、何云昌、洪凌、黄建成、黄渊青、蒋正根、金日龙、乐坚、了了、里非彐、李迪、李华、李磊、林加冰、刘刚、刘军、刘正勇、吕山川、马轲、马路、孟禄丁、秦风、苏笑柏、苏新平、隋建国、沈敏,沈也、谭平、汤志义、唐焕明、童雁汝南、汪一舟、王春杰、王劼音、王凯、王绍强、王天德、王小松、王曜、王艺、王易罡、吴震寰、徐里、严智龙、杨福东、杨劲松、一了、伊灵、尹朝阳、张方白、张浩、张译丹、周洋明、周长江


 

 

 

 

展览现场



“中国表现”第一回展展厅 

 

 

参展作品多为大尺幅作品,现场观感最佳,推荐大家现场参观感受!


尊龙凯时网站·华泰美术馆上海市友协赴华泰顶层艺术社区参观考察

联系我们contact

021-3959 5555
  •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058号
  • 邮编:201804
  • Copyright©2021 沪ICP备17001892号-1